一般來說,趨勢性行情一定包含形態突破,但形態突破了,未必每次都出趨勢性行情。勝率不高,那為什么我們還對突破熱情不減呢?
這里有個盈虧比的概念:正確了,我們盈利10%,錯了,止損了,損失1%,哪怕是30%的成功率,3*10-7*1=21,也總體是盈利的。由盈虧比,推導出時間的概念,即作對了,要拿的住,拿的久,掙得多,就像杰西大師說的,判斷正確并端坐不動的人鳳毛麟角。
此外,突破不成,未必是壞事。以做多為例,后面大概有五種可能:再次突破,回調見位,回調假突破,在某個黃金分割位處震蕩橫盤做形態突破,轉勢往下突破。其中見位,根據幅度不同,大概會見61.8%的位,或者76.4%的位。所以,如果突破不成,不要死扛,要注意操作的靈活性。如果說突破是陽,那見位就是陰,一陰一陽謂之道。這樣對市場的認識才算全面和客觀。而不要一根筋,想不開,缺乏靈活性。
由此,我們要注意三個問題,第一是技術分析工具的打磨和完善;第二是對品種的選擇,不同的品種不同的個性;第三,是對自己的認識,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一樣的工具,一樣的市場,不同的人不同的表現。磨刀不誤砍柴工,打磨工具,深入思考和研究技術,是基本功,此外,我們要讓工具和人的個性有機的匹配起來,人劍合一。打磨工具,研究品種,認清自己,揚長避短,是交易員的工作和職責。
因為歷史會重演,而不是重復。所以,行情每次和每次是不一樣的,交易的樂趣也在這里。杰西大師說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你的成功果實將與你在自己的努力中所表現出的真心誠意直接成正比。這種努力包括自己維持行情記錄,自己動腦筋思考,并得出自己的結論。”
就突破來說,我們強調最初的突破,因為最初的突破,損失是最小的,但獲利潛力是最大的。很劃算。因為突破后,行情有個運行的過程,不會一下子就結束,故要學會讓資金分批入場。一旦首次入場頭寸發生虧損,第一原則就是不能加碼。最初的損失往往就是最小的損失,正確的做法就是應該直接出場。希望在底部或頭部一次搞定的人,失去了平衡和包容,容人容己,才是長久之計。
為什么突破的成功率不高,因為突破只是形態突破,而沒有考慮這個品種上漲或下跌的背景,商品現貨和期貨的基差關系,以及前后月份的表現是否同步,等等。一般來說,只有天時地利人和都具備時,才容易出行情。否則震蕩的時候居多。
為此,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不加考慮的行動多并不一定就效果好。有時什么也不做,就是一種最好的選擇。在沒有大機會的時候,
要安靜的如一塊石頭。交易之道在于,耐心等待機會,耐心等待最有利的風險/報酬比,至于如何識別和確定機會,因人而異,各有千秋。
無論怎么強調高勝算,失手的可能永遠存在,所以,必須講究資金管理,這是生死存亡的大事。資金管理是戰略,買賣操作是戰術,具體價位是戰斗。在十次交易中,即使六次交易你失敗了,但只要把這六次交易的虧損,控制在整個交易本金20%的損失內,剩下的四次成功交易,哪怕用三次小賺,去填補整個交易本金20%的虧損,剩下一次大賺,也會令你的收益不低。故做交易,必須要擁有再次重來的能力,包括資金上,信心上和機會上,你可以被市場打敗,但千萬不能被市場消滅。
剛才說了,識別機會,每人都不一樣,因為工具不同,時間周期不同,故要學會分析自己擅長把握的機會,以己之長,攻彼之短。
有機會就撈一票,沒機會就觀望,離開。如果自己都不清楚自己擅長什么,就不要輕舉妄動。有人屬于防守型,有人屬于進攻型,注意攻防兼備,開倉的時候,就要想好何時止損,何時止盈,什么情況對應何種應對。
做交易,最忌諱使用壓力資金。資金一旦有了壓力,心態就會扭曲。
你會因為市場上的正常波動而驚慌出局,以至事后才發現自己當初處于非常有利的位置。你也會因為受制于資金的使用時間,在沒有機會的時候孤注一擲,最終滿盤皆輸。
行情如何演變,價格如何波動,根本不由我們,所以不需要在自己控制不了的市場價格上浪費精力和情緒。不要擔心市場將出現怎樣的變化,要擔心的是你將采取怎樣的對策回應市場的變化。判斷對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當我們正確時,獲得了多大的利潤,錯誤的時候,付出多大的代價。
行情也好,突破也罷,都是技術層面的東西,發揮技術需要謀定而后動,只有操作前的耐心安靜,花很長的時間去深思熟慮,反復研判,才會有動手后,持有時的從容不迫和胸有成竹。

抖音關注"海龜交易",學習更多交易干貨